
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🧙🏿♀️,其起源说法多样。广为人知的传说是为纪念诗人屈原,据传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均与此相关:屈原投江后,人们划船营救,形成赛龙舟习俗;为防止食物被蛟龙偷吃,用菰叶裹竹筒、彩丝绑缚,成粽子雏形。
此外,还有纪念伍子胥、介子推👰🏼、曹娥等传说。现代学者考证发现,其起源更为古老👨👧👧。闻一多先生指出,吃粽子、赛龙舟等习俗与古代百越民族的龙图腾崇拜相关 —— 投粽江河为祭祀龙神,刻舟成龙形竞渡亦为图腾崇拜表现,后世关于屈原等人的传说系逐渐融入。
赛龙舟
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,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,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。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——而在如今🦬,赛龙舟已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成为一项具有竞技性的水上运动。
吃粽子
粽子,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🧑🏿🏭,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,传播甚远。端午食粽的风俗,千百年来🟪,在中国盛行不衰🤽🏿,乃至流传到东亚诸国。
佩香囊
佩香囊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,在端午节给孩童佩香囊👰🏼♂️,不但有辟邪驱瘟之意,而且有襟头点缀之用👐🏻⏸。香囊内有朱砂🔖、雄黄、香药,外包丝布,清香四溢👨🏻🔧,再以五色丝线弦扣索❇️👩🏼⚖️,做成不同形状,结成一串,形形色色,玲珑夺目🫃🏻。有清香、驱虫🟧、避瘟、防病的功能。
悬艾草
悬艾亦名“插艾”。以艾草悬插于门户、堂屋、床头等处,起到辟邪祈福的作用🥖。民间古来有门前悬艾、菖蒲之俗🌕。在端午,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👠。家家都洒扫庭除,以菖蒲、艾条插于门眉,悬于堂中。
饮雄黄
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🍼,古时候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。古语曾说“饮了雄黄酒,病魔都远走”。雄黄酒💡,即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☔️。雄黄需在太阳下晒🤽🏻,有的从五月初一晒到初五。作为一种中药药材,雄黄可以用做解毒药剂👂🏻、杀虫剂。
“五月五🧜🏼,是端阳;吃粽子,挂香囊🥊;门插艾🉐,香满堂;龙舟下水喜洋洋🙇🏽♂️。” 作为承载着祈福禳灾美好愿景的传统佳节,端午历来是人们纳福辟邪、寄托情思的重要时刻🥵。额间雄黄酒👮🏿、腕上五彩绳、腰间香囊与屋内艾菖🏊🏽♂️,勾勒出节日的独特韵味。与此同时👕,宿职院学子也在端午期间积极参与动手实践🚠,参与制香囊等活动中沉浸式感受民俗风情⛹🏼♂️,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⛪️。无法回家和家人共同度过节日的同学们,有没有吃到粽子、系五彩绳🤷、佩戴香囊呢?这个端午,宿职院陪你一同度过🤯!
端午意浓,师生情深🏌️。在温馨欢乐的氛围里,同学们一起品尝软糯香甜的粽子,边吃边分享端午故事,笑声此起彼伏🤾🏼。师生围坐,剥粽谈笑,粽叶的清香、糯米的醇厚,连同教室里的声声笑语,都化作端午最温暖的记忆,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浓浓的师生情谊深深镌刻在每个人心中。
端午,作为一个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节日,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🦬👨🏿🎓,更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祈愿👩🏽🍳🦴。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,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朵璀璨的浪花🙎🏼,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情感与民族记忆。
岁月悠悠🙏🏼,粽香依旧,端午节,是一场永不落幕的文化盛宴。
照片:信息设计学院 女子教育部
编辑🚣🏽:周雯雯
审核 | 分管校领导